第56节(1 / 2)

当朋友不能一味索取,更不该强人所难。

这样就足够了……

她没想到,崔彦会自己觉得不够。

程卿以二十多岁的心理年龄去揣度成长背景相似的崔彦,可她忘了,她认识的崔彦如今才十几岁,不是受到社会毒打后百毒不侵难以交心的老油物,人家是货真价实的青葱少年郎!

俞三也是差不多年纪,那还是知府公子呢,当初照样为程珪出头,程珪还没说什么呢,俞三就左右看程卿不顺眼,各种刁难她。

为的是啥?

不就是一腔少年义气在推动么!

成年人会衡量得失,少年人容易热血上头,这是出乎程卿意料的。

别看她是全家人中最淡定的,每日苦读不倦,其实随着时间流逝,她对参加今年的县试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心中将邺王世子骂个臭死,说好三个月解决,眼下也没个结果。

若错过今年的县试,她又要多等一年。

不行,她必须得为自己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

程卿铺开纸,组织了一下自己的措辞就落笔了。

来到大魏快一年,她的字已经有了进步,不说让阅卷的考官惊艳吧,也勉强能入眼了,风骨没有,称得上端正。

这封信,她是写给沈学道的。

衙役肯不肯帮她送还不好,但总要试试不是么?

——试就有希望,不试就别指望着谁发善心搭救!

第85章 :请愿逼宫

外面的人想往程卿家送东西不行,程卿要往外面送信倒是很容易,衙役早就得了吩咐,很爽快同意了程卿的请求。

事实上,他们一直在等程卿往外送信之类的举动,哪知程卿太能忍了,被软禁了这么久一声不吭,就算被克扣为难也咬牙不向外求助。

俞知府,或者说刘寺正,要的就是程卿向外求助啊!

不求助,怎么能顺藤摸瓜继续深入调查呢。

程卿会求助谁?

谁也没猜到,程卿关了这么久,提笔写的第一封信,居然是给沈学道的。

程卿和沈学道很熟么?

中秋文会那天,沈学道表现出了不喜程卿的态度,只因程卿是程知远的儿子,这个身份先入为主就叫沈学道反感。

若不是孟怀谨劝说,沈学道可能都不愿意见程卿,哪怕程卿按照规矩解开了三十道灯笼试题。

程卿送给沈学道的信,自然不会真的被送到沈学道手里,而是摆在了俞知府面前。

俞知府想了半天,没想明白程卿和沈学道的交集。

人都有好奇心,俞知府还是把信给拆了。

看完之后俞知府表情古怪。

“……真是人小鬼大!”

这哪里是写给沈学道的信,分明是知道信要送到他这里来,故意给他看的吧?

俞知府刚放下信,就听长随说南仪知县李大人来了。

“南仪书院的程山长和李大人一起来的。”

“只有程山长,没有程氏的族长?你问问那些在杨柳巷看守的衙役,这些天是不是真的没人给程家递过消息……罢了,此事稍后再问,先请李知县和程山长进来。”

李知县是下官,俞知府想不见可以随便拒绝,程山长却是管着南仪书院,俞三至今是个辍学少年,俞知府虽然请了先生在家授课,那效果还真比不上俞三在南仪书院上学的时候好。

甚至有越念越回去的趋势,俞知府为此愁的很。

大魏都是异地为官,不得回原籍任职,俞知府也不是宣都府人士,户籍在哪里,俞三就要回哪里参加科考,否则要被人揭发是“冒籍”。

腊月里,程卿一家被软禁,俞三欢天喜地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俞知府这个当亲爹的都看不下去,真想再打他一顿板子,受了伤在床上躺着还老实些。

俞三已是童生,早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今年再考过院试就是秀才了。

考试要回原籍,但俞知府仍想让儿子在南仪书院求学。

书院管教严格,又在自己眼皮下,把俞三扔在老家,更无人能管束!

儿子要回南仪书院,不就得程山长说了算么,俞知府对程山长的热情更胜过对李知县。

寒暄客套了几句,程山长就直奔主题。

他想要程卿参加下个月的县试!

俞知府皱眉,“这恐怕不太妥当,大理寺的特使虽已回京,程知远的案子仍在调查中……”

程山长打断俞知府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