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礼制(1 / 2)

大唐 荆柯守 3173 字 1个月前

杨宣凝在帝宫之中,凝视着整个天空。

虽是白日,但是黑色的天空,云层沉重,他仰望着苍穹,若有所思,又默默不语。

杨宣凝在殿前站了一会儿,雪花又飘洒了下来,昨天夜中下了一天,今天上午停了一会,现在又下了,虽然内功深厚,但是见此,也不由打了一个寒噤,又回到殿内。

这是杨宣凝执政的地方,其实面积并不大,附近都弄着暖盆,定了定神,他就问着:“内阁诸先生,已经入宫了吗?”

“王上,已经入宫了,在政事堂。”女官回禀的说着。

其实,这时,虽然还没有正式登基,但是也规定好了,官员差不多七点,就要点名,而八点正式开始办公,中午休息二小时,下午五点结束。

“叫先生们,先把政事搁置一下,前来见寡人,就在侧殿设个小宴,啊,特上我新制的火锅。”杨宣凝说着。

“臣等领旨。”

对上朝,或者在皇城中办工的官员,凡是九品之上,基本上提供中午一餐饮,原因很简单,进出不方便,皇城重地,不许随带侍卫仆人,不许叫外买之人进入皇城,出去买食,也耽搁时间,所以才免费提供。

为此,皇城里还设立了专门的厨房,叫“百厨司”,按照官品定下标准给予饮食,超过标准,自己出钱,地点有专门的空间,长长廊房里摆上一张张长案,文臣武将各自围案而坐,集体吃中餐,这叫做“廊餐”,时间一到,场面相当壮观。

当然,宰相与众不同,专开个“台厨司”,每到中午,无需出去,役吏按例到政事堂前来,奉上菜单,一位下吏大声的报出每道菜的菜名,如果座上的宰相们对哪道菜有兴趣,开口点着,役吏就会记录,然后就会把这道菜端进来。

甚至还有点心和饮料,这是随到随叫,目前的待遇是豆浆,等到了夏天,还有储备的冰加入,制成冰酸梅汤。

这种待遇,不但显示了礼遇,更显示了宰相礼绝百官的地位。

至于宴,也有规格,一般来说,分国宴、华宴、大宴、中宴、小宴、常宴六等

国宴,多半是类似登基,册封皇后或者太子,以及大祭时重要时刻所用

而华宴,是重大喜庆日子,大宴群臣和后宫,一般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生日,以及每年春节皇帝招待群臣,或者大胜庆贺等等,此二项,都是皇帝特权,皇后偶然也可举行华宴。

大宴,其实已经非常奢侈了,一般来说,平时最高规格就是这个

中宴,国中宫中,有什么事情,设此宴表示隆重

小宴,就是精美菜肴十八道,一般来说,无大事,皇帝招待内阁宰相,都是此规格

常宴,基本上每人十二道(注意,这个时代是一人一宴席),皇帝日常自己吃都是此规格,皇后、太子、皇太后,有九道,而宰相内厨司,日常的午餐,精美程度上,实际上就是按照这个规格,只是取七道,与诸王平等

至于火锅,实是杨宣凝搞出来,现在盛行于官家,特别是冬天赏雪时。

就在这时,内阁宰相们,也放下各种各样的文件,宰相权大,但是责任也重,各人每天都忙的无法休息。

李播伤已愈合,但是如此操劳,也略有疲倦,放下了书卷,说着:“鲁妙子,我劝你,还是娶个妻妾来,你才五十余岁,还可生子,不然,日后爵位和田地,如何传得?”

“就是,你那徒弟雷九指,混迹赌场,那能上得台面?”虞绰也松了一口气,等待着台厨司的官吏前来唱菜,也打趣的说着。

李百药也说着:“先不说爵位,就是我等内阁大臣,本官阶授田八百亩,参政平章事特恩五百亩,一千三百亩,每年俸米,本官六百,参政平章事特恩四百石,一千石禄米,又有俸禄六十万钱,当真是厚待,总不能养不起吧?日后有子,还可袭爵位,继产业,荫官职。”

鲁妙子苦笑了一下,说着:“各位大人日理万机,分得阴阳,国家大事,尽在手中,还理得我这点家事干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征,啐了一口说着:“是啊,你身为内阁大臣,还作这种样子,无妻无家,如何为百官表率?”

话犹未完,鲁妙子便截住了他:“各位,说的什么事呢?恩,刘子翊之事,大家怎么看?”

“刘尚书今年已经七十一了吧,三朝老将,最近又有病事,难以理事,上次他辞章,被退了回来,我看王上的意思是,等着登基后,封了爵位再退。”说到这个,虞绰就正了正身子,正言说着:“也不失君臣一场,我上次去看他,也劝他多休息,现在理兵部事,就是裴矩大人了,此人也是先朝大臣,足以担任,等刘尚书一退,就可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虞绰不知道内情,但是鲁妙子却是知道的,裴矩就是石之轩,此人担任国家重臣,不知是祸是福,他默然了一会儿,看了看李播,又说着:“也许就这样吧,一切还看圣意,无论怎么样,最近徐世绩,还在对朱粲用兵,不可延误。”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旨意,这是口喻,这时,作为内阁大臣,倒没有必要下跪喊万岁,当下,六人就出去,这时,雪花已落了寸许厚。

“各位先生,还请入内,王上已经等就了。”走到殿前,侍卫低头行礼,说着。

“恩,知道了。”近侍行礼,诸内阁大臣只是略点头表示知道了,这已经是非常客气,摆了摆手便进了殿。

殿中烧了火炭,一进门就暖烘烘,几个侍女,急步上前替他们解下大衣,便退出殿外。

“臣等拜见王上。”

杨宣凝淡淡说着:“非大礼时,不必如此,诸位先生,起来吧,今日,我们君臣一起喝酒说些话来。”

稍加言辞后,各人就洗手,安座,宴会开始,自有侍女奉上菜肴和歌舞,一时间,外面虽然寒冷下雪,但是里面温暖如春。

又设一大炭炉,不但温暖殿中,又上设酒壶,等温过之后,微微泛着热气的酒,就端了上来,侍女倒入酒杯,酒香在殿中弥漫。

而每席上,有一火锅,用无烟炭,上盛多种原料,随加随吃。

杨宣凝举杯,酒不能太温,这时正好,却见得酒中不少绿色的小渣滓,如同一个个小蚂蚁一样在漂浮,这时,酿酒技术不发达,酿出的酒,不但有渣滓,而且度数相当低,没有过滤的酒是“醅”,过滤的就是清酒,就是清酒中也有许多蚂蚁。

想到这里,杨宣凝就举杯庆着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诗一出,诸臣都是眼睛一亮,哈哈笑着,都举杯一饮而尽。

杨宣凝对此非常满意,现在殿中用酒,大概盛三两,这时,尚无蒸馏造酒,因此上至宫廷,中到官员,下至黎民,喝的是米酒,酒精含量在3%到10%之间,比如现在所喝,就大概只有5%而已。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饮三百杯,如果是这种酒浆,当属可能。

杨宣凝非常满意这种酒精度,认为这种酒,哪怕不会酒的,也可以喝上一些,而且,酒量稍好,就可以喝上许多,气氛就出来了。

一场宴会,数小时,如果喝的是后世的高度酒,按照礼制,有许多是必须喝的,喝死大半官员也说不定,现在,就问题不大了。

喝过一杯,诸人就着自己的菜肴,自斟自饮起来。

杨宣凝在前世,由于病,因此酒量很浅,但是这时喝来,入口酸甜、味道极好,酒精不高,几如啤酒,几盏酒浆下肚,醺然之意涌起。

当下就和诸先生笑谈,并且欣赏着新来的歌舞。

再喝几杯,却又想起了父母,如果父母在,与自己一起宴群臣,那应该多好啊

这种感情一起,顿时心中空泛的,没有着落,殿中歌舞,虽然引得了诸先生的欣赏,但是却化着一团迷雾,视若未见,持杯独酌。

就在这时,又有三十名歌舞伎,自后殿门彩蝶般飘出来,在悠扬的鼓乐声中,载歌载舞。

中间一女,一身蓝衣裙,高高的紧身束腰,愈发突显出腰肢的纤细与修长,只见裙裾翻滚,长袖飘荡,此女婉转动人的歌声,配合着充满魅力的舞姿,诸人都难以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