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1 / 2)

军火帝国 深海带鱼 3450 字 16天前

呆滞的三机编队,自然完全不是飞得更快、转得更弯、火力更猛的双机战术对手。空有一定数量优势的苏俄空军,战损率却四倍于北方军空军,丧失制空权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一天疯狂空战的结果,北方军用不超过四十架战斗机的损失,换取了苏俄空军上百架战斗机的损失,以及超过五十架苏俄轰炸机被击落的战果。

只不过一天不到的时间,楚河盆地战区的苏俄空军战斗机数量优势消失的一干二净,双方都还剩下百余架战斗机的规模,只是技术性能明显占优的北方军战斗机部队,事实上已经彻底掌控了制空权。

接下来,是对抗坦克集群突击的hs-123攻击机开始发威的时刻了。

第一五九章 摇摇欲坠

苏俄红军在比什凯克正面发起大规模装甲突击,所使用的坦克主力,就是t-26坦克和bt-7快速坦克。

t-26坦克是苏俄红军在三十年代初期的主力坦克,后来装配的45毫米坦克炮性能相当不错,完全可以媲美日本人的57毫米坦克炮。但是t-26坦克最大的诟病是装甲薄弱的问题,即使得到大幅改进后,前装甲也仅25毫米罢了,无力对抗37毫米反坦克炮的穿甲弹。

更为致命的是,t-26坦克的火炮据说要在300米内才可以取得比较高的命中率,这么近的距离对t26薄弱的装甲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即使是日本人仿制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也足以在1000米处对t-26坦克构成致命威胁,何况原版的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性能更为优良。

而bt-7快速坦克是苏俄红军在三十年代后期的主力坦克,高达50千米每小时的越野能力,使得快速坦克这个称谓真是名副其实。只是同样优秀的45毫米坦克炮,以及同样薄弱的装甲,造成bt-7快速坦克与t-26坦克拥有一模一样的弊端。

苏俄红军一口气投入六个坦克旅,上千辆坦克发起集团进攻的场面实在太震撼了。

因为坦克军编制的消失,苏俄红军坦克集群的最高编制改成了旅级,而且也将大量的坦克营加强了步兵师的力量。每个坦克旅下辖四个坦克营,每个坦克营一般编列三个坦克连,每个坦克连都有三个排。无论是t-26坦克还是bt-7快速坦克,事实上都属于轻型坦克,因此坦克排的编制是五辆坦克。

加上连部以及营部、旅部的坦克,每个装备轻型坦克的坦克旅应该拥有260-270辆t-26坦克或bt-7快速坦克。

但是苏俄红军历史悠久的大编制小实员传统,使得满编成为一种奢望罢了,能够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满编率就已经算是精锐部队了。

如果还要加上步兵师配属的那一个坦克营,在比什凯克正面可以投入的坦克突击力量依然是非常可观了。

血色夕阳再一次缓缓降落,苏俄红军突击部队再一次退了下去进行休整。

而在残破的地堡工事里,踩着滚烫的弹壳,北方军士兵抓紧一切时间啃上几口干粮,短暂休憩片刻。又一天过去了。

到了晚上,同样抓瞎的苏俄红军攻势依然,但是没有白天的疯狂。

依托坚固的堡垒工事,再加上空军hs-123攻击机部队的全力出击,北方军经过两天两夜血战之后,苏俄红军坦克集群突击的势头终于被迟滞了下来。hs-123攻击机部队差不多每天都出动五六次,几乎耗尽了整个白天的时间,所有地勤人员和飞行员都是疲惫不堪。

北方军的地面部队更是几近崩溃,大多数孤立的堡垒工事纷纷失陷,被迫退缩在最后的支撑要点比什凯克。周边的苏俄红军,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对比什凯克的钳形包围攻势。

李虎臣带着军团指挥部冒着枪林弹雨,冲进比什凯克坐镇,总算在最后关头强行守住了岌岌可危的反击桥头堡。

比什凯克周围孤立堡垒群的轻易失陷,同样让原本信心百倍的北方军上下大吃一惊。

两天大战之后,进攻的苏俄红军力量基本被判断出来,至少是十个步兵师,以及六个坦克旅的重兵集群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顶着乱砸而下的敌军炮火,李虎臣的军团指挥部向葫芦岛临时大本营发去战役研判电报,确认苏俄红军投入了大约兵力二十多万人,坦克一千三四百辆,火炮九百多门,飞机三百架以上的规模。

据守阿拉木图一带的李虎臣军团不过是九万多人,即使加上驻防的守备部队,也不过十二三万人罢了,如果不是空中力量的强大战力,能够凭借着堡垒工事挡住敌军攻势已经极其勉强了,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

葫芦岛大本营直接回复李虎臣,胡景翼军团已经南下支援。

如此一来,三个军团在东北战场,两个军团在巴尔喀什湖战场,北方军的机动作战兵力已经为之一空。

同时,葫芦岛大本营指示,立即将缴获的敌军优势武器送抵葫芦岛和兰州机器局,进行分析和研判。

苏俄红军不仅在兵力兵器上占据了数量优势,而且在远程压制火力以及步兵支援火器上都占据了性能优势,导致北方军抵抗过程中的艰难。

按照苏军新的步兵师编制条例,一个步兵师下辖三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团,加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达到一万八千人。

除了步兵团各自辖有一个团属76毫米炮兵连外。步兵师第一个炮兵团下辖76毫米炮兵营一个以及122毫米炮兵营两个,而新加强的第二个炮兵团则下辖122毫米炮兵营一个以及152毫米炮兵营一个。

以至于苏俄红军新编制的步兵师,加强后的远程压制火力达到24门76毫米火炮,36门122毫米火炮,12门152毫米火炮,典型的大炮兵主义战术要求。这种做法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北方军的的步兵师中,只有一个炮兵团四个105毫米炮兵营,总共不过48门火炮而已,在炮击密度和火力反击上完全处于劣势。

尤其是苏俄红军远程压制火力的中坚力量,122毫米m30榴弹炮简直就是战场支配者,威力大,射程远,牢靠耐用,堪称是中口径压制火器的杰出代表。北方军前沿工事以及那些失陷的堡垒,大多都是毁于这种几乎横扫一切的122毫米榴弹炮手上。

122毫米m30榴弹炮,战斗全重2450千克,行军全重3100千克,榴弹重21.7千克,最远射程11800米,射速5-6发每分钟。

无论是阻拦射击还是反击炮战,北方军装备的105毫米lefh18榴弹炮,显然威力逊色不少,尤其是数量上的劣势更是吃尽了苦头。

还有一种步兵支援武器也让防守的北方军士兵惶恐不安,这就是120毫米pm38迫击炮,战场上无所不在,几乎充斥着这种灵活而有足够威力的重型迫击炮。

作为将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加强步兵营的第一人,苏俄红军在这次突袭比什凯克的战役中尝尽了甜头。在坦克集群遭到北方军攻击机,以及勇猛的反坦克火力强大打击之下,进展相对迟滞的时候,苏俄红军步兵部队主动出击,携带着大量pm38迫击炮,使用重型迫击炮弹,一个一个地敲开了那些抵抗的地堡工事。

pm38重型迫击炮,口径120毫米,全重285千克,迫击炮弹重16千克,射程5700米。其爆炸威力足以压制甚至摧毁非永备性的地堡工事,至于暴露在外的战壕更是可以毫不费力地毁伤殆尽。而迫击炮全重,在拆卸后并没有超出士兵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依然是灵活机动的步兵随进支援火器。

而北方军列装到排一级的gr.w34型迫击炮,口径只有80毫米,迫击炮弹重3.5千克,射程也只有2400米,与pm38重型迫击炮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自然毫无还手之力。

反倒是北方军步兵部队中大量列装的防空火力,在顽强的抵抗中超常发挥,几乎是拦腰斩断了发起冲击的苏俄突击部队前锋,无论是士兵,还是坦克。

不管是20毫米的厄利空防空炮,还是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威力足够强劲,只要一发沾到士兵身体,必然就是一个碗大的破洞,甚至就是断成两三截,亦或是干脆是粉身碎骨。

而紧急压低了炮口的88毫米防空炮,在远距离攻击皮薄的t-26坦克或是bt-7快速坦克,差不多就是一扫一大片,在其射界范围内,横冲直撞的苏俄红军坦克几乎就是一击就穿的钢铁坟墓罢了。

因为制空权依然在北方军空军手中,基本上没有了防空任务的防空部队,直接就投入了地面支援作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战果。

如果不是神出鬼没的pm38重型迫击炮威胁实在太大,仅凭这些弹药管够的自动火力,说不定就可以将席卷而来的苏俄红军装甲突击集群击退了。

即使如此,在自己手头的坦克力量和反坦克火力都不足以击退敌人的情况下,李虎臣一连发出三封电报,请求紧急调拨更多的88毫米防空炮参战。

88毫米防空炮没有打下几架飞机,却摧毁了足够多的苏俄坦克,让双方都惊诧于这种防空火力地面使用的巨大威力,但同时也成了m30榴弹炮,以及pm38重型迫击炮的重点关注对象,几乎每一小时都有取得重大战果以及遭到重点摧毁的报告。

前线需要更多的88毫米防空炮打坦克。

虽然有些难以理解这道似乎文不对题的命令,但是从甘肃、新疆内地调集的防空部队,纷纷坐上加急的军用列车,第一时间赶赴阿拉木图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