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2 / 2)

终极笔记 洛溪笔谈 2979 字 20天前

胖子话多,同秦南道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就说:“那你的热情还是挺高的,能最后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啊。”

秦南道没理会胖子,“考古工作又辛苦又很枯燥,几年下来,申请调离的同事们一批批的换人,我还是最终坚持了下来,当然这也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的,事情在第五个年头的时候出现了转机,关于这扇八边铜门的信息有了新的进展,在西夏国的历史中,出现了一位让我们感到可疑的人,李置生。”

爷爷这时候说:“李置生的事情,墓子,你应该知道了吧?”爷爷突然问我。

我并不明白爷爷的意思说知道了,是指的那些,我将就着点点头,“知道一些。”

话题就此忽然间转向了李置生的身上,胖子就问:“李置生?这人难道真的活了千年?还真能长生不老了。”

胖子的话问完,一时没了声音,“还真有这人存在。”秦南道回答。

“当时我们在天寿宫研究队发现了李置生后,找到了许多的问题所在,但大多数都是指向他的生存问题的,只有我发现了一条潜在的线索,就是青铜盒和夏国秘术,于是就有了六四年的那次贺兰山行动,没错,那次的行动是我主使的,目的也很明确,因为我得知了青铜盒在那里,铜门上留有的空口,我那个时候以为是用青铜盒来开启的。”

“所以,贺兰山的事情是发生在天寿宫之后的。”我说着。

同时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既然确定了事情的前后顺序,那么我觉得秦南道的目的就一定不会只有这么单纯,这一点上,我心知肚明,毕竟人心叵测,贺兰山发生的事情,实在是隐藏了太多的秘密了。

秦南道继续说着:“结果你们也看到了,铜门之上不是用青铜盒打开的,而是八宝玲珑,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得到八宝玲珑的原因。”

秦南道并没有说那次贺兰山的事情,他在故意避之不谈,这个时候胖子又说话,“我说,秦老爷子,你为了这东西可是够狠的啊,那可是一条人命呐。”

我在故意试探爷爷,问道:“爷爷,你们在贺兰山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秦南道说:“事情就是看到的那样,没有什么。”

胖子又问:“那样是那样?我怎么没听说过?”

“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还那干什么,对了,墓子,东西你带来吗?”爷爷转移开了话题。

我知道他二人对我们说的,肯定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一些真正的目的是肯定不会告诉我们的,越是避开贺兰山的话题,就说明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什,什么东西带来了?”我没明白。

“那三片羊脂玉,你不是随身带着吗?”

我心中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我摸了摸包中的羊脂玉,回答说:“好像落在外边了,要那东西干嘛?”

“墓子……”爷爷叫着我的名字,他在质疑我。

凌天若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开口了,“你们,你们要打开青铜盒,在这里祭祀!”

话语一出,语惊四座,我们所有人都看向了她。

确实,这点二叔也说过,青铜盒是要用那三片羊脂玉才能打开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我丢了青铜盒,二叔一点都不着急的原因,因为还一张手牌在我们手上,秦南道光拿走一个青铜盒独木难支。

可他们二人要将青铜盒在这里打开祭祀的话,到底会发什么样的结果?

第333章 陈年往事(二)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点就算是自己的亲爷爷也不足为过,你永远无法想象的出他的内心里想着的东西。

三十年的消失,如今再次出现,必不会是这么简单的。

我一再告诉自己,不能轻易相信他们说的话,现在看来,当真如此。

爷爷和秦南道向我们的摊牌,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他们那个行动了多年的目的。

“墓子,这羊脂玉片你是给不给我?”爷爷再次用严肃的神情问我。

在没有搞清楚情况下,我不能把这东西交给他们,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更大的事。

我嘿嘿一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那玉片真的没有带着,身上的物品落在外边了。”

爷爷听到这样的回答,有些恼羞成怒,秦南道的表情似乎也变了,照明灯下的二人,此时就像换了脸一样,怒视看着我,我自然明白这么些年来,他们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墓子……”爷爷这次叫我叫的咬牙切齿,我能感受的出他的火气,

见这突然发生的转变,胖子有些惊着,低声的问道:“张墓,这,这是什么情况?”

我撇了胖子一眼,他一看也明白了我的意图,这么些年,默契已有,面对爷爷的怒火,我没有办法,胖子还是有戏的,这时候就站出来说:“老爷子,张墓他是真的落在外边的行李中了,那东西有什么用吗?”

“别废话,墓子,你去取,他们留在这。”

这是要把胖子和凌天若当成人质压在这,爷爷是铁了心要这羊脂玉片不可。

“那东西,有什么用吗?现在非要要它?”我问道。

“那是,墓子,你现在就去拿。”

我不知该如何是好,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我站在原地想了想。

这时,就听见了后面下来的通道里响起了一个声音。

“他不去拿,你还要抢不是?”

让我们都没有想到,又有一人进来了,我从声音里也听出,是二叔的声音!

这恐怕让爷爷和秦南道都没有想到,“事情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急个这一时半刻的吗?”二叔的声音由远到近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还真是冤家路窄,又来了一个。”秦南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