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2 / 2)

炮灰奋斗史[清] 玄北 2413 字 11天前

弘暻听到宝钞二字,便有些疑惑不解,“汗阿玛,额娘怎么会想到推广宝钞,宝钞不是在前朝时便已经证明行不通吗?”

四爷回道:“前朝行不通,那是因为前朝的朝廷滥发宝钞,这回你额娘说,将宝钞跟金子挂钩,收回多少金子就发行多少纸钞。为了取信百姓,可以随意拿纸钞去对银行兑换黄金。”只是黄金得退为贵金属,只能够先转换为货币才能拿来使用。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物品价值的提升,将纸钞跟黄金挂上钩也不保险,毕竟谁能够保证朝廷储存的黄金所发行的纸币可以满足整个大清的所需。

到时候必然会超发,超发的结果便是通货膨胀。

这一点敏宁已经跟四爷说清楚了,不过发行纸币已经势在必行,特别是蒙古新城试验良好,可以向大清推广。

按照敏宁意思是说纸币金银铜,四者同用,先用纸币取信于人,在慢慢的取缔金银作为货币使用,最后只留下铜钱。

当然以后铜钱大概会用其他金属钱币来代替。

“这件事做好了事关重大,你们兄弟俩要同结一心,用心的办好差事。”四爷郑重的跟弘暻还有弘时说。

弘时可不管其他,只要有差事就行,忙说一声“好”。

弘暻这边反倒是有些疑虑,不过他也清楚既汗阿玛已经做下了决定,必然没有他说话的份,只能跟着弘时一块应下了。

随后四爷又继续道:“发行纸币毕竟事关重大,暂时不能够泄露出去,所以你二人得隐瞒身份到银行做工。”

弘时一听这件差事这么紧要,还得需要隐瞒身份,顿时跃跃欲试起来。

到是弘暻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这事也有可能是自家额娘掺合的,汗阿玛绝对不会想到让他们隐瞒身份。

四爷挥了挥手,“回去准备吧,等那你们皇玛法启程,就是你们前往银行的时候。”

弘时听了这里,激动的跟四爷说,“汗阿玛还请放心,儿子跟三哥一定好好办差。”

四爷笑了笑,别看弘时眼下这么乐呵,回头有他哭的时候。到时候出了宫,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再也不是皇子。没人伺候,没有银子,只能够自己做工挣饭吃。

到时候才能体会到生活的苦。

四爷不求别的,只求他身上一些坏毛病能够改正。

十三很快的带着几个弟弟和侄子分成几路,直接扑向各个省的府城。

原本以为过来只是查土地以及人口,没想到竟然还查往年的帐务,一时之间大清上下,可以说是人心惶惶。

“老四,我听说你派十三出去打着普查人口和土地的幌子,查了各地往年的账务?”四爷动静闹得之大,就连在畅春园不问事的太上皇都听说了。

有些人不敢去找皇帝,直接跑去找太上皇告状,歪曲事实,说大清上下已经被当今皇帝弄的民不聊生。

一个两个这样说,太上皇还不信,可当一群人这样说,太上皇也坐不住了。

这一日,四爷便被太上皇叫去了畅春园。

四爷立马就知道,肯定是有人过来告状了,十三才出去没半个月,各地账本都还没有收完,三千账房才派出去,为了怕走漏消息,四爷特意在各地设下拦截,没想到消息还是被传进了京。

听到太上皇的询问,四爷小心的说,“回汗阿玛的话,普查人口跟土地并不是幌子,查账也是真,只是三者一起查。”

太上皇语重心长道,“老四,查账可以慢慢来,你做这事还是太急躁了,容易弄出乱子。”

四爷连忙说了自己的意思,“汗阿玛,儿子认为查账这事必须得速战速决,稍微透露些风声,那些账务肯定会被抹平,实在抹不平的,只需要一把火,什么证据都没了。”

太上皇哪里还不知道他的意思,“话虽然这么说,但你办事还是太急躁了,治大国如烹小鲜,需要细火慢煮,你这一把火下去,火势大了,但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可收拾。”

原本低下头听从太上皇教诲的四爷抬起头说,“汗阿玛,儿子打算改革大清的弊端,账务,被隐藏的土地数目,还有人口,这三样拦路虎都得除去。”

太上皇叹了一口气,“你之前说取消贱籍,不准买卖人口,就是为人口普查奠定基础?”

四爷点了点头,“儿子就知道瞒不过汗阿玛。”

太上皇算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心里有主意了,到底是年轻,敢冲敢拼,就如当初的他一样,其实三藩可以慢慢解决,但是他年纪轻轻不耐烦等下去,在时机不稳的时候执意要收三藩,这才逼的各地藩王不得不反。

当时的他即使做错了,皇玛嬷不也没说什么,在他身后作为后盾吗?

太上皇觉得还是任由皇帝折腾,真的弄出什么乱子来,不是还有他这个汗阿玛在吗?

太上皇有些理解当年太皇太后的心思,作为皇帝做错事不可怕,只要能够从中吸取教训。

太上皇希望培养的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而不是培养出一个应声虫来,所以皇帝的有些作为,虽然他不认同,但也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

拍了拍旁边的椅子,太上皇开口,“过来坐下,跟朕说一说,你到底有何打算?”

四爷开口说,“汗阿玛,如今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土地都落入世家豪门手中,这些人会将土地都挂在秀才举人名下,就导致大量的土地被隐藏起来,没办法收税。”朝廷给读书人的恩赐,只要考中秀才就能免除一定数量的土地税。

然而这已经变成了变相躲避税收的手段。

原本是项仁政,然而富人的土地被隐藏了起来,可税收必不可少,这些税收从哪里收?自然是无依无靠的老百姓身上收取。

这就使得老百姓身上的重担越来越重,实际上不仅背负着自己的税,还背负着富人的税。

这一千年的顽疾,皇帝自然知道。

宋朝、明朝,都因为土地兼并太过严重,使得百姓失去土地,造成社会不安定而进行过变法,然而可惜的是,这些变化无一例外都是在跟当地土豪和世家作对,使的变法无疾而终。

就如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他死后变法被说的一无是处,最后变法半途而废。

要等明朝灭了,再反过头来看,张居正的变法显然是正确的,要是能走下来,未必不能够给大明留一条生路。

可惜的是,真的有眼光,看到百年之后的不多,反倒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比比皆是。

偏偏此类人才是朝廷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