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节(1 / 2)

炮灰奋斗史[清] 玄北 2430 字 11天前

知府抓住小妾的手,好声好气的道:“明日再找,这些衙役都已经累了,若是再让他们连夜寻找,被总督知道,明日你家老爷的顶戴就得丢了。”

那小妾仍然气咻咻的,“那明日里还得继续找,务必要将那些反贼给抓到,敢抓我弟弟,我要将他们碎尸万段!”

知府拍了拍小妾的手说,“好好好,都听你的,平日里肯定继续找,必将小舅舅给救回来。”

就在知府跟小妾说话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窗户下还藏着三个人,将他跟小妾说的话从头到尾全都听到。

三人相互使了一个眼色,最中间的那个点了点头,悄无声息的挪到窗户外往里看。

这一看恰好就看到一个干瘪老头亲着一个年轻女子,这人眼神里闪过一丝嫌弃,便悄悄的推开玻璃窗跳进屋子里,那两人跟着跳了进来。

知府正激动着,手都已经伸到小妾的衣服里,眼角就瞥过了一个靠近的黑影,他吓了一跳,见屋里进来三个黑衣人,瞪大眼刚想要喊刺客。

其中两个黑衣人就崩了过来,将两人的嘴巴捂住。

另外空着手的那个直接从屋子里找来两个绳子,将知府跟小妾一同拴了起来。

知府嘴巴里塞了一大团布,他“呜呜”的叫了起来,吓得眼泪鼻涕往下流。

袁碧君一脸嫌弃的说,“这狗官的胆子也太小了。”

陈嘉禾见知府还在挣扎,便从怀里拿出一把匕首,威胁他,“别再叫了,再叫我一刀刺死你!”

知府吓得闭上眼睛,“呜呜”声总算是停了,另一旁的小妾早就被吓昏过去,这倒是省事了。

陈嘉禾拿着刀在知府眼睛前方比划,“我问你一些问题,你老实回答,别想着喊人,你看看救你的人来的快,还是我这匕首快!”

那知府吓得直点头,眼泪鼻涕都流到嘴角,陈嘉禾将他嘴里的布团给抽了出来,知府哭着说,“好汉,你问什么我都说,千万别杀我。”

第126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26)

陈嘉禾皱了一下眉, 拿匕首抵着他的喉咙问,“朝廷为何要设关卡?”

“我、我不知道, 上面传来命令,只让我们设关卡并没有告知这是何意……”

“胡说!”陈嘉禾手中的匕首往前送了送, 知府吓得直打哆嗦。

袁碧君却在书房里翻找起来, 没多久就翻出一封才开封的信。

翻开后少了一眼,袁碧君随后叫了起来,“你们快来看……”

姚玲很快走到袁碧君身边, 陈嘉禾重新拿起布团塞到知府嘴中, 然后走了过去一起看那封信。

这封信是从直隶那边传过来的, 信上还戳着官府的封印。

等看完之后陈嘉禾才恍然大悟, 难怪朝廷无缘无故设那么多关卡。

原来是发现大海对面有一块大陆不仅有大量金银, 还有殷商移民, 朝廷想要偷偷占据, 又怕消息传出来反清民众得到消息抢先一步,便设立关卡对身份不明的不准偷渡。

信中还写了务必要沿途查紧了, 千万不要让天地会等,探查到这个消息, 不然感觉若是占据了那块地,很容易跟殷商移民联合起来攻回大清,在信最尾端的地方, 上面还交代沿途的官府, 务必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看完了信, 陈嘉禾心里的疑惑一部分解开了,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疑惑。

关于新大陆有金子一事,他们自然有接到消息,不过他们的心都扑在反清大业上,怎么可能会关心海外的事情。

自然而然没有将新大陆的事情放在心上。

没想到朝廷竟然先想到了这一场,竟设下重重关卡将他们拦截不准迈出中原。

陈嘉禾心里或许还有些疑虑。

可袁碧君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她看了之后眼睛一亮,相较于红花会一心反清复明,他们白莲教可是想建立一个佛国,若那块新大陆真的有朝廷说的那么好,他们不介意提前占据。

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发现了这么一个重要消息!

陈嘉禾是一个小心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么一个重要的消息,他要打算小心验证,然后才传回总部。

可人毕竟就不一样了,直接消息传回白莲教中,一时之间沿海想要出海捞金的人更多了,特别是增加了不少武林之人。

江湖之中的动静自然没有逃过四爷的眼线,他组建的“粘杆处”吸收了大量武林之人,由这些人打探江湖中的动静。

查到反贼有的动静,四爷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这件事告知了皇帝。

“汗阿玛,要不循着这些反贼踪迹,找到反贼聚集的总地点派兵一网打尽?”四爷收到消息就跟皇帝说了,东海各港口发现反贼的踪迹。

此时已经入秋,因为之前四爷犯了时疫,皇帝在木兰围场没有多呆,要比往年更早回京。

回来时虽然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不过到是赶上了重阳节。

四爷到底年轻,发现反贼的踪迹就想将人抓住,连最终目的都忘了。

皇帝放下奏章教子,“这些反贼只是先冒头试探朝廷的动静,那下面还不知道藏了多少,就算那些人抓了又如何?抓到的也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玩意,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引蛇出洞。”

四爷受教的点头。

随后皇帝像是想到什么问起四爷,“倭国那边的商船还跑吗?”

四爷点点头说,“回汗阿玛,如今是一个月去一次,倭国地小人少,普通百姓手中无钱,这些货物基本上都是当地贵族和僧人购买,然而贵族僧人站的始终是小数目,能够消化的货物不多。”所以如今东洋的船只只有固定几艘,倒是前往南洋的商船逐渐多了起来。

这些人倒是食髓知味,东洋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便将主意打到南洋和西洋。

南边西边那么多国家,倒是不愁货物卖不出去,愁的只是手中没那么多货物。

这半年,光是京城就增加了上百个厂子。

皇帝沉吟了一声,“朕打算派人一同去倭国,你帮着遮掩一下。”